5月27日,戴柳会长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作《机器人行业与“四新”经济结合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潘志纯主持报告会。戴会长利用PPT、 视频和模型,并结合相关案例,从2015年工博会和东京国际机器人展透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器人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方位生动阐述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机器人技术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思考。戴会长还与财经委员们就目前智能机器人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互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当前,互联网技术将物、服务与人紧密相连,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业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一环。机器人的密度体现装备的发展水平,而现状是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6(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全球平均66,工业发达国家超过200。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还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近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迅猛,2014年为25180台,同比增长78%,2015年为32996台,同比增长31%,且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显著;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年产工业机器人10万台(其中6轴以上超过5万台);工业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培育3家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打造5个配套产业集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戴会长指出,《中国制造2025》纲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加快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从而跨入更高效、更智能化的发展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强调,机器人行业的新技术是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新产业是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机器人行业的新业态是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新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要素重新高效组合。
戴会长表示,希望与业内同行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为中国制造业转型,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